春光油田晚白垩世地层研究进展(2)
因此,根据生物横向分布规律分析,晚白垩世沉积晚期,春光油田与车排子凸起两侧的昌吉凹陷、四棵树凹陷很有可能已经连片成层,水面相当开阔。
3 上白垩统岩性划分及连井对比
春光油田上白垩统红砾山组的岩性主要以灰白色砂砾岩夹灰色、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从测井曲线组合特征来看,在下白垩统吐谷鲁群顶部之上,泥岩基线发生明显偏移,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值明显偏低,岩性由下段的红色、灰色泥岩与泥质粉砂互层的细质沉积变成了以灰色细砂岩为主的粗粒沉积。岩电性在界限附近的变化反映了沉积自下而上,由早期的持续沉积变成后期的间歇性沉积,沉积环境存在明显变化。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研究区上白垩统的展布情况,本文以早、晚白垩世界线附近的生物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岩性特征,选取春102E-春18-1-春4-春110E连井剖面及相应的地震剖面,开展地层横向对比研究。
由图2、图3可以看出,晚白垩世地层整体沉积较薄,以东南部沉积较全,往北依次减薄,往西依次尖灭。上白垩统地层由东向西超覆于下伏地层之上,至春4井减薄尖灭。其次还可以看出在春18-1井部位有一个古隆起,分析认为可能直接影响了晚白垩世水体在研究区的分布。总的来看,上白垩统内部地震反射表现为中振幅强度,连续性中等-弱,与井上分层吻合程度较好。
隋风贵(2015)认为车排子地区进入白垩纪之后[6],构造相对稳定,中、新生代地层频繁超剥,发育多期正序沉积旋回,且每期旋回底部都发育连续性较好的“毯砂”。研究区晚白垩世地层在东南部以灰色细砂岩夹灰色、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反映了一种间歇性暴露的半氧化半还原的水上沉积环境。往北,粗颗粒成分逐渐增多,说明此时沉积环境已接近水体边。
图2 春102E-春18-1-春4-春110E上白垩统连井对比
图3 过春102E-春18-1-春4-春110E地震剖面
4 白垩纪古气候及沉积背景分析
白垩纪是地史上著名的暖热时期之一[7]。资料表明,白垩纪的古地理格局虽然与现代较接近,但在气温上明显高于现今同纬度气候带。李祥辉等根据生物古地理、黏土矿物、钙质超微化石、氧同位素测定及气候模拟等资料,将全球白垩纪古海洋气候划分为:早白垩世低温气候、中白垩世温室气候及晚白垩世冰室气候三个时期[8](表2)。
气候的旋回变化控制着沉积相的展布及生物群落的富集,分析可知,受古气候的影响,准噶尔盆地在Aptian-Albian沉积时期,湖盆分布范围有限,沉积作用不活跃,春光探区大范围的缺失早白垩世晚期沉积。
晚白垩世伊始,迎来白垩纪最为干热的时期,早白垩世时期几乎覆盖了大半个盆地的大型湖盆此时已经急剧萎缩,仅少量地区发育这套河流相的红色粗碎屑沉积。资料显示[9],目前仅在南缘头屯河至南安集海河、准中阜康水磨河以西-古牧地背斜、西北缘艾里克湖以东附近、北部德仑山、红砾山一带见有晚白垩世早期的沉积地层。春光探区也受湖盆迅速萎缩的影响,缺失同期沉积。直到晚白垩世晚期,气候出现短暂回凉,研究区受大规模湖泛影响,得以沉积同期地层。
张一勇(1999)将我国晚白垩世孢粉植物分为东北温暖中生孢粉植物区和西北-东南旱生孢粉植物两个区,后者进一步分为西北和东南两个亚区,其中西北亚区与新疆地域大致相当。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准噶尔盆地晚白垩世的孢粉组合虽然具有东北孢粉植物区与西北-东南孢粉植物区过渡的特点,但整体还是与东北区温暖气候较为接近[5]。
李玮(2010)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东西两侧造山带裂变径迹测年和热演化模拟分析后认为[10],在燕山运动中晚期,准噶尔盆地周缘造山带存在多期隆升-剥露的热演化历史,除盆地西北缘经历了自早白垩世以来的隆升外,盆地东缘亦经历了晚白垩世(-90 Ma)至始新世(-25 Ma)的持续冷却隆升事件。持续的隆升导致晚白垩世时期,水体很有可能自东部昌吉凹陷、南部四棵树凹陷迅速向西、向北推进,在车排子地区沉积一定厚度的晚白垩世地层。
表2 白垩系气候旋回气候分期气候旋回气候特征描述地质时期晚白垩中白垩早白垩冰室气候温室及极热气候低温气候K3-ⅣK3-ⅢK3-ⅡK3-ⅠK2-ⅡK2-ⅠK1-ⅢK1-ⅡK1-I短暂温室期低温冰室期浅幅气候回升期大幅降温冰室期最暖较暖温暖气候回升期冷温气候期温暖干燥气候期Maastrichtian晚期Maastrichtian早中期Campanian晚期Coniacian-Campanian早期Cenomanian-Turonian期Aptian-Albian期Barremian期Vanlangian-Hauterian期Berriasian期
文章来源:《微体古生物学报》 网址: http://www.wtgswxb.cn/qikandaodu/2020/1121/414.html
上一篇:侯先光 敲开寒武纪古生物生命之门
下一篇:浅析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