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首页
  • 期刊导读
  • 期刊介绍
  • 投稿指南
  • 邮箱投稿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期刊导读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邮箱投稿
在线投稿
联系我们

综合新闻

  • 微体古生物教育期刊(微体古生物学报)
  • 微体古生物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古生物杂志
  • 如何在地球极端时刻“活命”?古生物学家:够
  • 毫米大小,长相奇特……5.35亿岁的它,究竟是后
  • 奥陶纪燧石相化石研究取得进展

通知公告

  • 《微体古生物学报》征稿要求
  • 《微体古生物学报》投稿方式
  • 《微体古生物学报》收稿方向
  • 《微体古生物学报》数据库收录影响力
  • 《微体古生物学报》栏目设置

您现在所在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安徽博物院里的古生物们(2)

来源:微体古生物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年06月10日 12:19:52
【作 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 要】:淮河象的发现,为研究象类演化、古菱齿象的体质特征等提供了珍贵资料,同时,对于研究淮河流域第四纪古地理、古气候等具有重要意义。 8、棘鼻青岛

淮河象的发现,为研究象类演化、古菱齿象的体质特征等提供了珍贵资料,同时,对于研究淮河流域第四纪古地理、古气候等具有重要意义。

8、棘鼻青岛龙

棘鼻青岛龙分类上属爬行纲、鸟臀目、鸭嘴龙科、青岛龙属。1950年发现于山东莱阳县金刚口村晚白垩纪王氏组地层中。因其产地靠近青岛,1958年经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院士研究定名(简称青岛龙)。


棘鼻青岛龙

青岛龙,体长6.6米,高5米,鼻骨形成管状突起,向上前方伸出,其末端加空、稍微分开。牙齿数目较少,上颌28列齿沟,齿骨上有34—38列齿沟,前齿骨呈马蹄状。

青岛龙前肢短小,后肢粗状,主要以后肢行走,尾长而有力。它是水陆两栖动物,以植物为食。青岛龙是我国解放后发现较早的完整恐龙骨骼化石,对于我国恐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9、潜山安徽龟化石

化石产地:安徽潜山县

地质时代:古新世晚期


潜山安徽龟化石

1971年发现于安徽省潜山县。该标本为著名古生物学家叶祥奎教授1979年确立安徽龟属(新属)、潜山安徽龟(新种)的正型标本,对于研究龟类的系统发生和地史分布,以及潜山盆地的古地理、古气候,提供了珍贵的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10、恐龙蛋化石

化石产地: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广阳乡

地质时代:白垩(è)纪


恐龙蛋化石

恐龙蛋化石大小不一,小的直径不足10厘米,大的超过50厘米,可呈窝状产出,排列有序。

恐龙蛋化石一般分两种:一种是恐龙蛋壳化石,一种是完整的恐龙蛋化石,完整的恐龙蛋化石中,相当一部分含有胚胎。

含胚胎的蛋化石和含蛋的恐龙骨架化石证明,恐龙与大多数爬行动物及鸟类一样为卵生生物,有的恐龙甚至和鸟一样孵化。我国恐龙蛋化石的发现,无论数量还是种类都极为丰富。

11、鬣(liè)狗下颌骨

化石产地:安徽和县陶店

地质时代:更新世中期


鬣(liè)狗下颌骨

食肉动物常具有可以咬住东西的强大门齿,它们的犬齿大而呈匕首状,可以用来刺戳,颊齿呈片状,咬合起来就像剪刀,可以把肉切割成小片,便于吞咽和消化。猫科动物比鬣狗科动物拥有更强的撕咬能力,而鬣(liè)狗科又比犬科撕咬能力更强。

12、用犀牛下颌骨打制的骨铲

化石产地:安徽潜山县

地质时代:古新世晚期


犀牛

在渐新世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陆生哺乳动物——巨犀,它体格健壮和高大,体长约8米,身高5米。

中新世的后期,出现了独角犀牛的祖先。独角犀牛仅存爪哇犀牛和印度犀牛,均分布在亚洲。

在中新世以后出现的犀牛体型与现代犀牛相接近。

上新世后期(约300万年前),双角犀牛出现。

13、原始牛头骨

化石产地:安徽宿州市

地质时代:更新世晚期


原始牛头骨

原始牛是东北第四纪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典型物种,与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王氏水牛、普氏野马生活在同一个时期。原始牛生存在第四纪晚更新世晚期的我国北方,距今1万至5万年前。

原始牛生活在陆地上,是一种体型庞大、性情凶猛的动物,个体比现代黄牛大一倍以上,有两只长角适应于茂密的草原、开阔的森林环境及寒冷环境。

14、长形娇齿兽下颌骨

化石产地:安徽潜山县

地质时代:古新世中晚期


长形娇齿兽下颌骨

1986年,美国学者F.Szalay和中国学者李传夔经过研究,将长形娇齿兽下颌骨与安徽双峰兽一起归入灵长目。

它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真灵长类化石,为灵长目的起源、进化和迁徙,以至古地理等均提供了化石依据。

近期热文:

绝世陶工——龙山文化的制陶技术

铜纵目面具:世界上年代最早的青铜面具

西汉帝陵的分布特点

三星堆的祭祀礼器:铜兽首冠人像

国宝重器——三星堆文化出土金器

文章来源:《微体古生物学报》 网址: http://www.wtgswxb.cn/zonghexinwen/2021/0610/608.html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上一篇:困在北极冰层下2.4万年,神秘古生物被俄科学家
    下一篇:快来成都参加这场古生物化石探秘之旅

    微体古生物学报投稿 | 微体古生物学报编辑部| 微体古生物学报版面费 | 微体古生物学报论文发表 | 微体古生物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微体古生物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